第九届茅盾文学奖揭晓 周大新赵丽宏等名家点评[图

2015-08-17-16:47[来源:德孝网][作者:管理员][浏览量:1604]

第九届茅盾文学奖揭晓 周大新赵丽宏等名家点评[图]

 

 

2015年08月16日14:58    来源:人民网-文化频道   

人民网文化频道8月16日电 今日下午,第九届茅盾文学奖结果揭晓:格非的《江南三部曲》、王蒙的《这边风景》、李佩甫的《生命册》、金宇澄的《繁花》、苏童的《黄雀记》五部长篇佳作最终胜出,获得中国长篇小说创作的最高荣誉。人民网文化第一时间连线本届茅盾文学奖评委之一的作家周大新,以及上海作家协会副主席赵丽宏、中国现代文学馆馆长吴义勤、文化学者张颐武等多位名家,对本届获奖作品进行逐一点评。

周大新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本届评委会严格按照评奖调理,经过六轮投票,最终确定五部作品。这五部作品出版发表后,反响很大,获奖的五位作家也都曾获过重要奖项。

张颐武表示,从茅盾文学奖可以看出,获奖的五部作品整体质量比较均匀,不过不失,争议不大。“获奖作家都在50岁以上,年轻人并不多,特别是80后、90后。这是一个比较大的挑战。”张颐武说,“茅盾文学奖是反映纯文学的状况。纯文学这一块没有什么新的增量,近年来一直相对沉寂。长篇小说水平质量还是比较稳定的。但是后继乏人。”

《江南三部曲》(资料图)

名家点评:

吴义勤:继“先锋小说”之后,格非投入全部精力创作了《江南三部曲》,前两部《人面桃花》与《山河入梦》推出时,获得了文学评论界的好评。我个人认为,《江南三部曲》是格非从事写作以来最重要的作品。

作品介绍:

格非的《江南三部曲》是他历时十余年完成的长篇作品,深入思考并描写一百年来中国社会、历史、知识分子等问题。江南三部曲分别是指:《人面桃花》、《山河入梦》、《春尽江南》。《人面桃花》是“江南三部曲”的开卷之作。小说讲述晚清末年、民国初年江南官宦小姐陆秀米与时代梦想、社会剧变相互纠缠的传奇人生。《山河入梦》讲述女主人公姚佩佩遭遇家庭变故从上海来到梅城,与梅城县县长谭功达的悲情故事。《春尽江南》则展现了一对渐入中年的夫妻及其周边一群人近二十年的人生际遇和精神求索,透视时代巨变面临的各种问题。

《这边风景》(资料图)

名家点评:

周大新:王蒙的《这边风景》写的是少数民族题材,这个题材很难写,王蒙透过这部作品为我们展开了伊犁地区独特的风土人情,尤其是伊犁少数民族人民的乐观性格与人文风貌,表现得更为丰沛。

张颐武:该书是多年前旧作的改作。作品写出了王蒙先生当年在新疆的生活,准确地表达了维吾尔人的原生态生存方式。王蒙先生很多年一直没得过茅盾文学奖,他写的《活动变人形》等作品一直有很大的影响力,《这边风景》获茅奖是对他整体创作的肯定。

吴义勤:《这边风景》能够充分体现王蒙的语言和修辞风格,在对新疆少数民族文化的描写上,有其独特之处。此外,该书现实感很强,王蒙将自己丰富的人生经验融入写作当中,有对历史和现实都有深刻思考。

作品介绍:

《这边风景》是王蒙六七十年代下放新疆农村劳动期间创作的长篇小说。书中以新疆农村为背景,从公社粮食盗窃案入笔,用层层剥开的悬念和西域独特风土人情,为读者展示了一幅现代西域生活的全景图。同时,也反映了汉、维两族人民在特殊的历史背景下的真实生活,以及两族人民的相互理解与友爱共处,带有历史沉重的份量,又将日常生活中的人物塑造得极为生动,悬念迭生,矛盾冲突集中,独具新疆风情,情节精彩,语言机智幽默。

《生命册》(资料图)

名家点评: 

周大新:李佩甫的《生命册》从中原文化的独特内蕴出发,以乡村和城市为参照系,将各色人等在时代巨变面前对前路的探寻、灵与肉的挣扎、人性深层的坚守与裂变等进行了人文主义的关照,权力、欲望背后,透视出最原初的民心与民性。

张颐武:李佩甫是写实主义代表性的作家。《生命册》是他独特的一部作品,有一定的意义。作品描写了21世纪以后中国农村社会的状态,追溯了城市和乡村时代变迁的轨迹。

吴义勤:该书在城乡背景下,描写底层民众生活的遭遇,生命的困境,对人性的拷问,写得尤为深刻。《生命册》是李佩甫在《羊的门》之后所创作的最好的作品,大家对这本书评价都很高。

作品介绍:

《生命册》是一部自省书,也是一个人五十年的心灵史,追溯了城市和乡村时代变迁的轨迹。主人公“我”是一个从乡村走向城市的知识分子,一个“背负土地行走的人”。从乡村到省城,从省城到北京,再从北京到上海,一路走来,“我”的身份也从大学老师转变为“北漂”枪手、股票市场上的操盘手,以及一家上市公司的负责人。“我”是一个深刻、冷静、内敛、节制,作品串联起了“骆驼”、“老姑父”、“梁五方”、“虫嫂”等一系列典型的人物形象。在这些人物身上,从错综复杂的社会关

 

《繁花》(资料图)

名家点评:

赵丽宏:在《繁花》之前,从未有过这种风格的作品。金宇澄用独特的叙述方式表现了上海的地域特色,展示了上海方言的语言魅力,以及对人性的思考。《繁花》是一部非常接地气的作品,让人看着看着会忍不住念出声来。

吴义勤:我个人非常赞赏《繁花》这部作品,它的落笔非常细,虽然表面上写的是家长里短,但实际包含了很多厚重的历史文化在里面。此外,在五部获奖作品中语言最有特色的是《繁花》,它运用上海方言写作,体现了汉语小说的魅力。

周大新:金宇澄的《繁花》上海味浓,用方言呈现人情世故。

作品介绍:

《繁花》是金宇澄用上海方言写成的长篇小说,用大量人物对话的形式描述了分别出身资本家家庭、军人家庭、工人家庭的三个普通上海市民的成长经历,时间从“文革”前到2000年后,登场人物众多,叙事在时空里频繁交替,展现了上海错综复杂的局面。系中,可以看到城市与乡村之间纷纷扰扰的世界。

《黄雀记》(资料图)

名家点评:

吴义勤:苏童此前在创作长篇小说时有个问题,他多习惯于用写中篇小说的方法来写长篇小说。但在此次获奖的《黄雀记》中,我们能看到,他的创作手法有了很大改进。此外,这篇小说很好地体现了苏童的语言魅力以及对细节的把握,小说人物命运厚重感极强。本次获奖,也是对苏童多年来创作的肯定。

作品介绍:

《黄雀记》延续了苏童惯常的小人物、小地方的叙事风格和节奏。故事并不复杂,就是一桩上世纪80年代发生的青少年强奸案。分为三章:保润的春天、柳生的秋天、白小姐的夏天,三章的标题暗示了三个不同的叙事视角。苏童说,通过三个不同的当事人的视角,组成三段体的结构,写他们后来的成长和不停的碰撞,或者说这三个受侮辱与被损害的人的命运,背后是这个时代的变迁。主题涉及罪与罚,自我救赎,绝望和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