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孝资讯
德孝家园
了解关注
作者: 王宝香马柳婷
“减少学生家庭作业,分层次布置作业,这就要求我们山西省长治市的教育要向40分钟要质量,真正做到因材施教。”
“凭教师工作证免费乘坐城乡公交、参观旅游景点,真正把尊师重教这四个字写到了我们每一位教师的心里。”
“在山西省长治市中考招生评价中,裸眼视力和体重成为身体素质重要评价指标,这就向社会释放出不做‘小胖墩’、拒绝‘小眼镜’的信号。”
……
近日,山西省长治市的基础教育发生了一系列令人欣喜的变化,这些变化看似细微平常,却正在以惊人的力量与速度释放着长治市基础教育改革的新活力,书写着长治市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新时代答卷。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基础教育在国民教育体系中处于基础性、先导性地位,是提高民族素质的奠基性工程。近年来,长治市委、市政府始终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多措并举推动全市基础教育实现高质量、内涵式发展。特别是全国、全省教育大会召开后,长治市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和山西省“改革创新,奋发有为”大讨论为契机,紧盯新时代教育发展新任务,聚焦教育改革热点、难点,对标先进、查找问题,在广泛调研、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制定了《长治市深化基础教育改革十大行动》(以下简称《十大行动》),并以时不我待的干劲狠抓落实,将《十大行动》从文件转变为行动,开启了长治市基础教育改革发展的新征程。
从百姓最关注的地方改起
又到开学季,不少学龄前儿童也走进了幼儿园,开启了童年的快乐时光。然而对许多家长来说,等到这一刻并不容易。为了给孩子在幼儿园占据一席之地,他们可谓是绞尽脑汁,尝尽心酸,幸福感大打折扣。“公办幼儿园数量少,太难进,私立幼儿园收费高……”一直以来,在众多长治老百姓心目中,小孩上幼儿园都是一个大难题。
“人生百年,立于幼学”。从呱呱坠地,到咿呀学语,再到学前阶段的启蒙教育,如何让每一个孩子有公平优质的受教育机会,有美好的人生开端,不仅是家长的职责,也是全社会沉甸甸的责任,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幼有所育”,首次把托育工作作为民生建设的目标。近年来,长治市在学前教育投入取得了很大进展,但“入园难”“入园贵”问题还是困扰着众多家庭,让幼儿入园不再难,让每一个适龄幼儿都能享有普惠的学前教育,是长治百姓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之一。
民之所望,施政所向,长治市积极回应社会对教育的关切,从群众最关心、最不满意的地方改起,在《十大行动》首条指出,要确保在城镇住宅小区配建幼儿园,将教育行政部门列入城乡建设规划委员会成员单位,参与小区配套幼儿园的规划、建设、验收、移交等各环节工作。2019年全市将新(改、扩)建13所公办幼儿园,认定扶持30所普惠性民办幼儿园,确保年底公办幼儿园在园幼儿占比由64.1%扩大到66%,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由75%增加到82%。同时,还将专项整治幼儿园“小学化”问题。
让每一朵小花都被精心呵护,让每一株小苗都沐浴阳光,长治市正在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找准方向、加快步伐,推动《十大行动》掷地有声地落实实施,力求逐步根除“入园难、入园贵”的顽疾,实现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均衡、优质发展目标,满足新时期长治人民对幼儿教育的更高期许,提升幼有所育的民生温度。
构建“三位一体”学生培养体系
“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德智皆寄于体,无体是无德智也”……从古至今,中国传统教育构建了德育、智育、体育三维空间,缺少任何一只脚生命之鼎都将无法挺立,这在新时代教育体系中依然适用。为扭转“唯分论”“唯升学”的单一评价倾向,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长治市既正视学习与升学的重要性,又注重引导学生涵养立人之品、强健肌体之力,逐步建构德育、智育、体育“三位一体”学生培养体系,拓宽基础教育发展维度,积极稳妥推进改革。
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立德树人是教育事业发展必须落实好的根本任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这一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在中小学开设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培养一代又一代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保障。《十大行动》提出,要成立学校思政工作委员会,千人以上学校要配备专职思政员一名,统筹开展思政工作,配齐配强思政课教师,开设网络思政学堂,组织学生每周进行1次思政专题拓展学习,切实推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在中小学落地生根。师者行为世范,方能传道授业解惑,长治市为强化教师铸魂育人的意识和能力,在《十大行动》中规定在教师招聘、职称晋升公共基础知识笔试中,思政内容占比不少于30%,让教育者先受教育,更好担起学生健康成长指导者和引路人的责任。
“体育老师请假了,这节课上自习”,最近在“学生时期最怕遇到的事”网络投票中,“体育老师请假”高居榜首,实际上体育老师并没有请假,请假缺席的是学生们的健康体魄。为有效提升学生身体素质,长治市将强化体育课教学和学生体育锻炼纳入《十大行动》之中。根据要求全市中小学校要开齐开足体育与健康课程,小学一二年级学生每周4课时,三至六年级和初中学生每周3课时,高中学生每周2课时,严禁挤占,同时要保证每名学生至少掌握1项运动技能,每天上、下午要各开展不少于半小时的大课间活动,组织学生各做1次眼保健操。
“我们不是不注重孩子的健康,实在是‘一分之差,万人之下’,我们输不起啊!”面对家长对孩子学习成绩和升学的担忧,《十大行动》对中考招生评价标准这一“指挥棒”做出了新调整:在高中录取总成绩中,体育分值在现行50分的基础上增加到70分;增设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分值50分,其中身体素质占20分,把裸眼视力和体重作为主要评价指标,2022年中考开始执行。除此之外,长治市还进一步加大举办艺体类特色高中力度,在市七中、八中、十中、十六中、十七中、长子三中开展试点。2019年,市直学校将招聘艺体类教师30名,至2022年将补齐特色高中学校专业教师短板,实现特色学校自主办学,为学生提供更多的选择和发展空间。
以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为出发点,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坚持五育并举,把学生的品德养成、体魄健康与知识技能获得提到同等重要的位置,长治市用实际行动践行了着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的初心和使命,切实扭转了不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迈上了内涵式、高质量发展的新起点。
走好教育改革的“最后一公里”
“我们抓手机和网吧这两件事,可能会让一些孩子感到不爽。但是我想说,孩子,这真的是为你好!”在2019年新春贺词里,长治市委书记孙大军像父亲一样谆谆教导着全市的中小学生,道出了不少家长的心声,也戳中了很多家庭教育的痛点。在智能手机普及的当下,惊险刺激的网络游戏、错综复杂的社交平台、纷繁复杂音频影像……无不在深深影响着中小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学习状况。
为减少手机对学生的不利影响,长治市在《十大行动》中明确规定禁止中小学生带手机进校园,并专门开发了具有定向通话、家校互联、门禁管理、日常考勤、图书借阅等功能的智能电子学生证,全市中小学校在学生、家长自愿基础上配备使用。然而采用禁令的方式只是治标,要想让学生真正主动放下手机,还需积极推动课堂教学改革,最大限度地展现课堂的趣味性和生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唤醒他们对知识的渴望和热爱,走好教育改革的“最后一公里”。
如何进行教学改革才能将学生吸引进课堂?壶关县八一希望小学的“三课五环节”、常平中学的“问题引领四环节导法”,潞州区东街小学的“情境问题学讲课堂”、王庄中学的“5+6导学案”教学,潞城区一中“学案教学”等别出心裁的教学方法给出了答案,这种启发式、讨论式、探究式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有温度、有广度、有深度的课堂浸染中成长成才,真正实现了“寓教于乐”的核心思想,为长治市基础教育改革在“自主”与“应试”,“活动”与“进度”之前找到了一个新的平衡点。
课堂作为学校教育最重要的载体,是学生学习质量和学校教育水平的“生命线”,长治市将实施课堂教学改革作为《十大行动》的重中之重,让中小学课堂教学面貌焕然一新。目前,全市已选择60所学校开展试点,年底前拓展到300所,到2020年9月,全市中小学校参与率将达到100%。另外,为增强教师课改意识,提高课改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从2019年3月开始,长治市先后派出3500余名教师赴北京、上海、浙江等地观摩学习100余次,各县区和试点校借助大教研活动,以课改联合体形式,开展密集联谊教研活动,在全市广大教师中掀起了一场学习的革命、思想的革命、行动的革命。
经过不断地探索和尝试,长治市基础教育课堂教学改革取得了显著成效,然而要想更好地推动课堂效率由低质向高效转变,为学生减负也是改革不可忽视的重要方面。为把更多的时间和空间交还给孩子,《十大行动》对不同年级学生的家庭作业时间做出明确规定,全面推行免费校内课后服务,严格控制考试频次,同时大力整治中小学在职教师有偿补课,无证民办教育培训机构招生和幼儿园、民办学校违规招生等现象,为孩子健康成长打造良好的课后活动。
立足课程改革,聚焦核心素养,凝聚教学智慧,激发课堂活力,长治市正紧抓课上课下两大环节进行多样化、个性化的教育教学改革探索,着力在推动课堂效率由低质向高效转变上下功夫,凸显了办学思维的及时迭代更新和教育理念的与时俱进,一场自上而下、由内而外的课程改革直接深入课堂,正悄然改写着长治基础教育的内涵。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牵动着每一个家庭,更关乎着国家强盛和民族复兴,公平而有质量,温暖而有希望,既是民之所盼,又是长治教育现代化始终践行的美好蓝图。长治市牢牢把握基础教育改革方向、探索素质教育真谛的一系列举措,构建了基础教育改革的长治经验和长治典范,自觉为中国基础教育改革作出了积极贡献。不忘筑梦育人初心,勇担教育兴国使命,长治市将继续用新气象、新举措、新作为,奋力书写“让人民满意、让人人出彩”的现代基础教育精彩答卷,创出无愧于新时代的新业绩。(来源:人民论坛网)
编 辑 张 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