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孝资讯
德孝家园
了解关注
家住桃花坞通和新村的费彩娥今年58岁,是苏州城里一个普通的家庭主妇,丈夫毛建民是四个兄妹中的老大哥。从小没有父母的费彩娥自从嫁给毛建民后,作为长嫂的她照顾生病的公婆,服侍遭遇车祸的弟媳,抚养弟弟家的儿子,接纳下岗的三妹和遭遇不幸的大姐一家,厄运不断袭来,而她用无私的奉献和浓厚的爱心凝聚起了兄妹四人七家十七口人。
一、命途坎坷,她早早挑起生活的重担
费彩娥从小失去父母,全靠跟着姐姐生活,然而好景不长,费彩娥19岁的时候,姐姐姐夫也双双去世,丢下一对儿女没人管。这时候是毛建民接纳了费彩娥,不久他们有了自己的女儿,然而费彩娥却没时间管自己的女儿,反而每天呆在斜塘乡下照顾姐姐的孩子,直到费彩娥将两个孩子拉扯大,外甥女成家立业,外甥也在苏州找到工作,了了心愿的费彩娥才得以回家。可回家后的费彩娥立刻又开始照顾年迈生病在床的公婆,直到1988年公婆相继去世。
二、飞来横祸,她接回弟弟一家三口
还没有喘口气休息的时间,1990年10月12日,家住三茅观巷怀孕已四个月的小弟媳沈兵遭遇严重车祸陷入深度昏迷中,为此,小弟毛建平辞了工作,费彩娥和丈夫也一起帮忙二十四小时轮流陪护,在医院渡过五个月后,次年的2月13日,费彩娥把尚未清醒即将临盆的弟媳与弟弟接到了通和新村的这套老房子里。第二天,昏迷中的沈兵出现了临盆的症状,并最终在医院剖腹产下了健康的男孩子毛文强。 为了更好地照顾这一家三口,费彩娥将弟弟一家三口接回家中长住,这一住就是20年。从那天起,已有了一个女儿的大哥毛建民、费彩娥夫妇又多了个“儿子”,一张床上睡了四个人!
三、遭遇下岗,她为三妹撑起避风港
时间到了九十年代末,三妹毛素珍夫妇因企业转制双双下岗。为了解决生计,夫妇俩购置了两台二手电脑绣花机,在大哥家边租了间房办起了绣花作坊,为了三妹工作和生活更加便利,费彩娥又将三妹一家接回家中,小小的八十平方的屋子里挤了8个人。卖菜烧饭,嫂子的善良融洽了一家人的感情,家务事是谁有空谁抢着做,孩子们的功课辅导、学校接送也是不分小家,轮着来。姑嫂间,妯娌间,是一团和气。
四、癌症面前,她再次伸出热情的双手
2008年7月,又是一次不幸降临到这个大家族,大姐毛秀珍的女儿雪燕被查出患了乳腺癌,手术后需要人照料,女婿要上班,而此前大姐毛秀珍中风过一次,照顾病人力不从心;于是毛家哥嫂与妹妹、妹夫伸出了热情的双手,邀请大姐与女儿住到了二楼妹妹毛素珍家的一间南房。至此,毛家兄妹全部聚在了一起,费彩娥挎上了四大家加上儿女、孙辈共17人的大菜篮子。
五、七家十七口,她用爱心凝聚了大家庭
正常的家庭就特别怕“买汰烧”,不仅费时费力,还难免众口难调,更何况是十七口人的大家庭。可对这一切,费彩娥不仅没有怨言,反而很有成就感,每天清晨出现在菜场的她总拎着一个硕大无比的菜篮子,肉是二三斤的买,蔬菜也是一买几斤,20多年来,菜场的人都知道费阿姨家开着一个17个人的“大伙仓”。同时,费彩娥还细心搭配着每个人的饮食,时间长了,谁爱吃什么菜不爱吃什么菜费彩娥都细心留意,心里有数,过段时间就平衡一下。 到了晚上子女全都回家吃饭时,费彩娥的家里就象个食堂,大家轮流分批地吃饭,第一批先让年轻的,特别是上班族和读书的孩子先吃,接下来才是费彩娥、毛建民等几个老同志,一顿饭要吃一两个钟头。十多口一个月饭菜的开销就要4000元,而费彩娥从来都没有一个明确的记账簿,生活费都是大家凑的,条件好点的多出点,条件差点的少出点,没有标准,费彩娥不计较,大家也不算计。 车祸、下岗、癌症……厄运不停地袭来,然而日复一日,四家人却越抱越紧,在费彩娥这个长嫂的凝聚下围坐成“桃花坞里第一家”。当上爷爷奶奶的四兄妹身体健康,小辈们事业有成,正如歌中所唱的:是相亲相爱的一家人!
本文链接:www.zhongguodexiao.com
(责编:孙美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