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孝资讯
德孝家园
了解关注
在儒家的道德思想体系中,有两根重要支柱:一是中庸,一是孝德。
孝是所有德行的根本
孝在儒家的道德思想体系中,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孔子说:“孝是所有德行的根本。一切教化都是由孝产生的。(“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孝经》)。
在《中庸》中,孔子举大舜作榜样,说明“孝”是一项“大德”。他说,舜德性崇高尊为圣人,地位崇高贵为天子,拥有四海之内的财富。后世在宗庙中祭祀他,子孙万代保持不断。是什么原因呢?舜帝可以算是大孝子吧!因为他具有了孝的“大德”,才必然会得到位,得到禄,得到寿。(“舜其大孝也与?德为圣人,尊为天子,富有四海之内。宗庙飨之,子孙保之。故大德,必得其位,必得其禄,人必得其寿。《中庸》)
儒家为何把孝德放在如此崇高的位呢?在《孝经》里,孔子讲:“孝道,好比日月星辰运行于天,永恒不变。好像春夏秋冬四季循环于地,历久不易。是人们效法的自然法则。(子曰:“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孝经》)孝顺父母是天经地义的事。说孝是天经地义的事,据个人理解,具体的理由有三:
首先,父母之恩不可不报。中国人重感情,讲报恩,“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而父母给与我们生命,抚养我们,培育我们,恩重如山,何止千万倍滴水,岂可不报。不论领袖元首,帝王将相,专家名流,工人农民,游侠乞丐,生命都是父母给的。再伟大和再渺小,没有父母给予的生命,都是枉然。孝是报父母的生、养、育之恩,自然是天经地义的事。应该无需再细解释了。
其次,孝顺父母是家庭团结、社会和睦、国家安定的道德基础。在《论语》中,孔子的学生有子说:“一个人,他在家孝顺父母,尊敬兄长,在外却喜欢冒犯上级,这种人是很少的。不喜欢犯上而却喜欢搞动乱的人,是不会有的。(“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有之也。”)
第三,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需要。孔子认为,孝顺是人人都必须具有的道德品质。他把孝分成“天子之孝”、“诸侯之孝”、“卿大夫之孝”、“士之孝”和“庶人之孝”五个层次。其中最高一层是“天子之孝”。对于天子之孝,孔子认为,天子如果尽心尽力孝敬父母,施展教化于万民百姓之中,那么,他在普天之下就成为四海效法的榜样。这就是天子应尽的孝道。就像《尚书·甫刑》上所讲那样:“如果天子热爱亲人,孝敬亲人,能够施行德教,那么天下的亿万百姓就都仰赖他。” 对于诸侯、卿大夫、士等的孝,也都出于治国安邦的需要而有不同的要求。(“敬爱尽于事亲,而德教加亲于百姓,刑于四海,盖天子之孝也。《甫刑》云:‘一人有庆,兆民赖之。’”)
从上述可见,儒家的孝,并不单纯出于小家的天伦之乐,而是着眼于国家,社会。是关乎治国兴邦和社会安定大局的大事。
孝德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孔子把孝德分为五个层次,像金字塔,最底层是平民大众,是实行孝道最广大最重要的基础。讲述最多。广大人民大众如何实行孝道?孔子说:一个人行孝首先应从事奉父母开始,其次是为国为君尽忠,最后实现自己的志向。(“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具体讲,大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要爱护身体,爱惜生命。孔子说:“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这是对孝的最起码的要求。
其次是要赡养父母。对这一方面,孔子讲了很多。他对学生孟懿子说:对父母尽孝“切不可违背了礼。”“父母健在,要按规定的礼节服侍他们;去世了,要按规定的礼节安葬他们,祭奠他们。”(“无违。”“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行孝要善于利用天道的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天时规律,和地上各种不同的可获取资源的地利条件,勤奋劳动;要谨慎照顾自己的身体,精心开支,节约一切不必要的开支,以供养父母。这就是庶人的孝。(“用天之道,分地之利,谨身节用,以养父母,此庶人之道也。”)
第三是要尊敬父母。孝敬父母仅仅供养还是不够的。孔子对他的学生子游说:今天的所谓孝道,好像只要能养活父母就行了。但犬马也一样能得到饲养。若不恭恭敬敬地孝顺父母,那么,养活父母和饲养犬马又有什么区别呢?。(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恭恭敬敬地孝敬父母,说说容易,做起来难。所以孔子说:“色难!”意思是说,儿子在父母跟前经常表现出愉快恭敬的表情,是很难的。尊敬父母,的另一重要的方面就是要尊从父亲的意愿,继承父亲的事业。孔子赞颂文王、周公的孝德。说明这样做才是“孝之至也”。他说:“武王、周公,其达孝矣乎!夫孝者,善继人之志,善述人之事者也。...践其位,行其礼,奏其乐,敬其所尊,爱其所亲。事死如事生,事亡如事存,孝之至也!《中庸》”)
第四是要关心父母。一要注意父母的身体健康状况(“父母唯其疾之忧。”)二要记住父母的年龄。孔子说:“父母年纪不可不时时记在心里。一方面因其寿高而高兴,另一方面因其年事日高而又有所担忧。”(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第五是,父母去世,要依礼送葬,按时祭祀。孔子讲:“父母在世时,侍奉父母,要以亲爱恭敬的态度;父母丧亡时,送葬父母,要以悲戚之心情,这样才算是为人子女应尽的本分。这样养生送死的大义才算是齐全了。孝子侍奉父母的责任才算完成了。”(生事爱敬,死事哀戚,生民之本尽矣,死生之义备矣,孝子之事亲终矣。”)
孔子说:作为一个孝子在日常的生活起居中,要以最诚敬的心情周到地照顾父母;奉养时,要以最和悦的心情任劳任怨服侍父母;父母生病时,要以最忧虑的心情照料父母;父母过世时,要以最哀痛的心情来料理后事;举行祭祀时,要以最严肃的态度来追思父母。以上五个方面都能做到,才能称得上是能事奉双亲的孝子。(子曰:“孝子之事亲也,居则致其敬,养则致其乐,病则致其忧,丧则致其哀,祭则致其严,五者备矣,然后能侍亲。)
在儒家的道德体系中,忠君爱国与孝道是密切联系在一起的,忠是孝的延伸,孝是忠的基础。因此在孝德的要求中,还包括忠于国家,忠于君主;另外,要求儿孙建功立业,光宗耀祖,这也是孝的一项重要要求等等。但这是孝的更高要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