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故事:百里负米——仲由

2013-06-11-17:21[来源:德孝网][作者:管理员][浏览量:2056]

 

主题歌:

      天生日月

      地养山河

      父母生养我

      草木荣枯

      花开花落

      祖辈留下我

 

      羊羔知跪乳

      乌鸦犹反脯

      少小无忧靠父母,

      成家方知育儿苦。

      世间百善孝为先,

      人生千般顺为福。

      忠孝立国兴家邦

      中华礼仪传千古

 

百善之首孝为先。“孝”是什么?

“孝”就是对父母养育之恩的一种回报:父母给你生命,所以你要善待父母之生命;父母宁愿自己挨饿受冻,也要让你吃饱穿暖,所以你要照顾父母之温饱;你在父母怀抱有三年时间完全不能自立,完全依赖父母而生存,所以父母死后你要守孝三年。

孝又不是简单的回报,而是一种天伦亲情的体现和表达,是人活着的意义的一种价值。重温二十四孝,不是让我们去刻意地模仿、效法古人,而是通过这些故事去领略一下孝的精神,继承孝的传统美德,在新形势下焕发新孝德的光彩!

百里负米——仲由

仲由字子路,又字季路,生于公元前542年,死于公元前480年。鲁国卞地人,也就是今天山东泗水县泉林镇的卞桥村,是孔子的得意门生。他为人伉直鲁莽,好勇力,事亲至孝。

仲由少年时候,父母多病,家中贫穷,家中粮食经常断顿。仲由很小就以砍柴养家。为了能让父母吃饱吃好,仲由将家中的粮食都给父母吃,自己却常常采野菜做饭食吃。

那天,仲由看见家里的米缸又空了,便拿出自己平时卖柴火积攒的钱,出去买米。他听邻居说,离村子百里以外的米好吃,便徒步前往买米。

等买到米时,天已过午。仲由肩扛着米往回走,却感觉脚十分地疼痛,低头看,脚已经磨破了,草鞋上黏的全是血。仲由撕下一块衣襟,简单地包扎了一下,咬着牙继续往前走。

太阳是那么地晃眼,热地就像下火一样。渐渐地,汗水迷住了仲由的双眼,仲由用衣袖擦擦脸,颠了一下米袋继续走。

走啊走啊,肩上的米袋好像慢慢地变重了,脚也慢慢地沉重起来。前面有一棵老树,树下的阴凉十分诱人。仲由来到树下,多想休息一下啊!可是,他想到双亲还在家等米下锅时,颠了颠米袋,又往前走去。

归心似箭的感觉,让又累又渴的仲由备受折磨。突然,脚被一块石头绊了一下,仲由摔倒了,米袋子也掉到地上,紧扎的口松开了,米撒了一地。

仲由被火烫似地赶紧跳起来,顾不上膝盖上被蹭破的皮,忙蹲下身体,扶好米袋,将米粒一粒一粒捡起来,重新放回口袋里。

一辆牛车远远地走来。

车上的伞盖下面,一个学者模样的人惊奇地看着路边捡米的仲由。

地上的米粒被捡的越来越少,汗水滴在地上,很快就干了。

仲由的身后,牛车停了下来。

车上的人走下来问道:“请问,你家很远吗?”

仲由头也不抬地:“嗯!”

学者也蹲下身来,帮忙捡米:“为什么跑这么远的路买米啊?”

仲由说:“我给父母买的。他们喜欢吃这样的米。”

学者一怔:“哦?你很孝顺啊!”

捡完米,仲由对学者深施一礼:“谢谢先生了!”

学者到:“如不嫌弃,我的车子可以载你一程!”

仲由高兴地:“真的吗?我的父母还在家等着我呢!如此就多谢先生了!”说完将米袋放到车上,从学者手上拿过鞭子“先生,我可以替你赶车!”扶着学者上车做好后,跳到辕上驱赶黄牛前进。

学者说:“看你很有礼貌,我想收你当我的门生,你愿意吗?”

仲由问:“实在对不起,我自小闻听孔丘先生学问最深,一直想寻找他。所以可能让先生失望了。”

学者笑道:“呵呵,在下便是孔丘。没有你说得那么学问很深。”

仲由大惊,忙跳下车伏地而拜:“学生仲由,字子路。不识先生真颜,望先生赎罪!”

孔丘大笑道:“不必多礼,快快起来赶路!”

仲由起身道:“多谢先生!”又跳上车“先生,我十分愿意跟随你。只是家有父母需要奉养。待父母百年之后,我一定寻找先生,聆听先生教诲,为先生赶车!”

孔丘叹道:“子路真孝子也!希望将来能做我的门生!”

后来,仲由在父母百年之后,辗转千里,终于投到孔子门下,除学诗、礼外,还为孔子赶车,做侍卫,跟随孔子周游列国,深得器重。成为孔子著名的门生之一。

仲由在处理国家政事上很有一套。被孔子推荐,在鲁国做了大官,随从的车马有百乘之众,所积的粮食有万钟之多。坐在垒叠的锦褥上,吃着丰盛的筵席,他常常怀念双亲,慨叹说:“即使我想吃野菜,为父母亲去负米,哪里能够再得呢?”孔子赞扬说:“你侍奉父母,可以说是生时尽力,死后思念哪!”(《孔子家语·致思》)

    仲由又是一个刚直不阿、很有气节的人。孔子称赞说:“子路好勇,闻过则喜。”这个意思是说他非常勇敢,别人指出了自己的错误,他会非常愉快地接受并改正。他先在鲁国当官,后到卫国当官。孔子在鲁国当司寇官的时候,他任季孙氏的宰辅,后任大夫孔俚的宰辅。卫庄公元年,孔俚的母亲伯姬伙同弟弟蒯聩谋反。子路在外面听说后,立即进城去见蒯聩。蒯聩命令石乞挥戈击落子路带缨子的官帽子,子路眼睛因愤怒,圆睁欲裂,严厉喝斥道:“君子死,而冠不免。”就是说,君子可以死,但帽子不能随便去掉。于是,他毅然系好帽缨,从容就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