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孝资讯
德孝家园
了解关注
主题歌:
天生日月
地养山河
父母生养我
草木荣枯
花开花落
祖辈留下我
羊羔知跪乳
乌鸦犹反脯
少小无忧靠父母,
成家方知育儿苦。
世间百善孝为先,
人生千般顺为福。
忠孝立国兴家邦
中华礼仪传千古
百善之首孝为先。“孝”是什么?
“孝”就是对父母养育之恩的一种回报:父母给你生命,所以你要善待父母之生命;父母宁愿自己挨饿受冻,也要让你吃饱穿暖,所以你要照顾父母之温饱;你在父母怀抱有三年时间完全不能自立,完全依赖父母而生存,所以父母死后你要守孝三年。
孝又不是简单的回报,而是一种天伦亲情的体现和表达,是人活着的意义的一种价值。重温二十四孝,不是让我们去刻意地模仿、效法古人,而是通过这些故事去领略一下孝的精神,继承孝的传统美德,在新形势下焕发新孝德的光彩!
卖身葬父——董永
提起董永,我们很自然就想起了董永与七仙女这个美丽的传说,可谓家喻户晓,传承至今,影响、熏陶了一代代的华夏儿女。
董永相传为东汉时期千乘人,也就是今天山东高青县人,也有认为是河东人,今山西万荣县董家以家谱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认定董永为其家祖。但董永的传说,却以孝而闻名古今。
董永小时候母亲就过早地去世了,因为战乱,他跟随父亲迁居安陆,就是今天的湖北孝感。
到安陆刚安顿好,父亲也因病去世了。
望着躺在炕上的父亲遗体,年轻的董永脑袋里面一片空白。
那种感觉,就像天塌了一般……
田无一垄,地无一分,安陆的一窟破窑便是父子俩的栖身之处。家徒四壁,一贫如洗。从前的光景只能存储在记忆当中。怎么办?要埋葬父亲,两棺材都没有啊……
举目无亲,告借无门。一身缟衣的董永,无奈地从父亲灵前抓起一把枯草,往大街走去。
集市上,一群人围观董永。他的面前铺着一张白布,上写“卖身葬父”几个大字。
大家指着他叽叽喳喳地议论着,就是没有人问津。
太阳从早上升起,又往西天落去。
一整天,围观的人换了一批又一批,就是没有一个人问董永,只是他跟前有一些好心人扔给你一些零钱。这些钱,根本不够给老父亲买棺材的。
黄昏时刻,董永想到父亲没有棺板不能下葬,不仅悲从心来,嚎啕大哭。
这时,一个姓钱的员外路过,看见哭泣的董永,心生恻隐,便拿出一万贯钱,放在董永面前的白布上,感叹道:“真孝子也!”然后转身要走。
董永忙问道:“请员外留步,董永愿为君家仆役,请员外留下住址,待董永办完父亲丧事,就去上工!”
钱员外道:“可以,这一万贯钱,是你三年工钱,但愿你能如约守信。我家住槐荫钱家庄,老夫钱守义。”然后带着仆人走了。
董永对着钱员外离去的背影赶感激地磕头谢恩:“谢钱员外资助之恩!”便收拾起钱物,去为父亲购置丧葬之物。
这时,人群中有一位年轻的姑娘对离去的董永暗自点头……
董永为父亲办完丧事,守完七七孝日,便背着简单的行装前往钱家庄上工。
当他走到槐荫地界一棵大槐树下时,看到一个年轻的姑娘在树下哭泣,便上前问道:“姑娘何事悲伤?”
姑娘含泪道:“父母新近亡故,奴家变卖家产,归葬双亲。现已无家可归,正为前途烦恼……”
董永听到姑娘和自己一样的身世,也不仅潸然泪下。
姑娘问:“相公去哪里?”
董永:“不瞒姑娘,我卖身葬父,现在准备去钱家庄上工还债。”
姑娘:“相公可有妻室家眷?”
董永:“独身一人,并无妻室家眷。”
姑娘:“奴家姓田,小名女女。自幼学得一手纺织技艺。如今无依无靠,如相公不嫌弃,奴家愿与相公结为夫妇,同去钱家庄上工还债!”
董永:“这……”
姑娘:“莫非相公嫌弃么?”
董永:“不是不是,我如今已经,身无分文,不能为姑娘下聘;况又卖身为奴,打工还债,只怕委屈姑娘啊……”
姑娘:“奴家也是这样的境况,怎敢奢望聘礼?以后只要我们夫妇二人勤劳节俭,等还完债务,一定会有好日子过的!相公,如不嫌弃,我们就请槐树做媒,在这大槐树下拜过天地,结为夫妇!”
董永点头道:“那就委屈姑娘了……”
两人先叩谢槐树,然后,拜天地、拜高堂、夫妻对拜,结成夫妇……
后来,人们根据这个故事,繁衍传说成了一个美丽的传说——董永与七仙女的故事,将田女女说成是神女、七仙女,后来在钱家庄以一月时间织成三百匹锦缎,为董永抵债赎身,返家途中,行至槐荫,女子告诉董永:自己是天帝之女,奉命帮助董永还债。言毕凌空而去。因此,槐荫改名为孝感云云。
有关这一传说的著作也不断出现,如孝感市董永传说研究会编写的《董永与七仙女的故事》,晓黎、巫玉编写的《董永与七仙女》,周濯街编著的《七仙女正传》、立波编著的《天仙配》等等。1950年,这个传说有赖于安庆拍摄的黄梅戏电影《天仙配》而大扬于天下。2002年10月26日中国邮政局发行的一套邮票《民间传说——董永与七仙女》,更是扩大了这个传说在当代生活中的影响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