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孝资讯
德孝家园
了解关注
母 亲 的 眼 泪
文/许刚(山西)
岁月不居,时节如流,不知不觉又是一年。年关已近,年味渐浓。我不由自主的回忆起儿时过年的情景,想起母亲的眼泪。
我们姐弟四人,一入腊月,母亲就开始张罗给我们做新衣服和新鞋子。那是一个物资比较匮乏的时代。外罩是新的,但棉裤、棉袄,是把父母亲或者亲戚穿旧了的单衣洗一洗,糨一糨,裁剪成合身的面料,然后用纺织的粗布做里子,把套子弹一弹,把稀缺的棉花也弹一弹,两者揉合在一起。尽管旧点,但也暖和。那时的粮食,油,以及棉花都是由生产队给社员分配的。到饭店吃饭要掏粮票,去商店买块布,要有布证。
有一年,奶奶病了,家里的劳力又少了一个。全家人拼死拼活,但到年底还是欠款户。因为,挣工分不够,就没有生产队的分红。特别让我至今都不能忘记的是分不了粮食,油,以及棉花。我们过年的新衣服也就泡汤了。我和两个姐姐年龄大了,虽然也觉得委屈,但还是懂得体谅爹娘的不易。可是,弟弟还小,他就哭闹不休。母亲只好从三爷爷家借了3斤棉花,给弟弟做了新棉裤,棉袄。我看到母亲在昏暗的煤油灯下,熬了一个通宵,也给我和两个姐姐做好了三双棉鞋。我永远忘不了母亲的眼泪,浸湿了我的被角,滴在我的脸上。母亲总觉得亏欠我们的。
在那个年代,人们建设社会主义事业热情高涨,思想觉悟也达到空前高度,学雷锋小组随处可见,做好事不留名,已成为时代风尚。那个年代,虽然物资不是很丰富,但人情味,年味都很浓。现在是信息时代,经济社会,互联网让人情味,年味却变淡了。
如今,人们的生活大变样,如同芝麻开花节节高。改革开放四十年,国家强大了,家乡巨变了。告慰母亲我们不用再为吃喝穿戴发愁了。我们正在大步迈向全面小康的路上。
作者简介:
许刚(神采飘逸),笔名亦复,山西芮城人。自幼爱好文学,喜欢写作。运城地区民间文学艺术协会会员,运城市作家协会会员,中国精短文学学会会员,望月文学杂志特约作家,武汉大地草根文学有限公司丛书编委会特约作家。
(编辑 凤荣)